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离谱的润格与混乱的市场

来源:中国物价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0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书画家作品润格的制定一定要合乎情理,总要和当时当地的物价基本吻合才好。过高过低都是不合情理的,也是不靠谱的。过去的书画家润格往往以米价作为基本参照,道理正在于此。

书画家作品润格的制定一定要合乎情理,总要和当时当地的物价基本吻合才好。过高过低都是不合情理的,也是不靠谱的。过去的书画家润格往往以米价作为基本参照,道理正在于此。其实润格的制定,在书画家而言,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。也就是说,自古至今并不是所有的书画家都有润格方面的要求,而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。或者说,润格是请求者对被请者的一种自发的不同程度的酬劳。

关于润格的由来《隋书·郑译传》是这么说的:“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,高锴戏谓译曰:‘笔干。’译答曰:‘出为方岳,权策言归,不得一钱,何以润笔?’上大笑。”后以“润笔”称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。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蔡君谟既为余书《集古录自序》刻石,其字尤精劲,为世所珍。余以鼠须粟尾笔、铜绿笔格、大小龙茶、惠山泉等物为润笔。”为什么叫润格呢?就是说润笔的具体数量(价格)。

齐白石作为艺术家,一直以卖画为生,尤其是定居北京以后,老家的田产都留给了原配春君及其孩子。到北京以后,他没有其他收入,他和副室宝珠及与宝珠生的孩子,只能靠卖画卖印维持。而且他的父母在世的时候,经济上还要兼顾老家的一家老小。如此负担甚重,开支就很大。齐白石从做木匠的时候起,就靠手艺吃饭,故而他卖画卖印从不耻于要钱。他最早的润格是1902年樊增祥给他定的篆刻润例:“常用名印,每字三金,石广以汉尺为度,石大照加。石小二分,字若黍粒,每字十金。”这个润格标准他使用了长达十年之久。后来吴昌硕又为他重新制定润格:“四尺12元,五尺18元,六尺24元,八尺30元,册页摺扇每件6元。”

迁居北京之后,齐白石时常自定润格,他家客厅里长期挂着1920年写的一张告白:“卖画不论交情,君子有耻,请照润格出钱。”所定润格曰:“花卉加虫鸟,每只加10元,藤萝加蜜蜂,每只加20元。减价者,亏人利己,余不乐见。庚申正月初十日。”齐白石卖画卖印,从不讲情面,除极个别亲友之外,无论是谁,都须照价付酬,不赊不减。他托人办事,或受人恩惠,大多以字画酬谢,他将此视为人情与物值的交换,一旦他感觉不划算,下次便不进行这类交换。如1935年夏,周维善通过王森然赠白石画像,白石以一画相报;后王森然又领郑景康为白石拍照,并将所拍12张照片相赠,白石又报以画,但不久,白石在客厅挂了一张告白,说双方不合算,以后再有人照像画像一概不应酬。

齐白石有时请别人(如樊樊山、林纾等)写序文、题辞或介绍文章,也都依照对方的润例付酬,真是“亲兄弟,明算帐”,一点也不含糊。

以上齐白石的润格故事充分说明,作为职业书画家,书画作品首先是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本,然后才谈得上对社会文化事业做贡献。艺术家的劳动成果理应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尊重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艺术家给他人馈赠作品,自然是有一份人情或情谊在里面,适当索取一定报酬,也在情理之中。

然而,我在这篇文章要重点探讨的是,当下的很多艺术家的润格或者报酬,往往是不靠谱的。也就是说,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,或者比例失调。有的书画家其实他的作品艺术欣赏价值并不高,但在开列润格时却“狮子大张口”,动辄一平尺几千几万,甚至多达十几万、几十万乃至更多。这里面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作者本身名头很大、社会地位高,里面有很多利益牵扯,所以尽管开价很高,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。只不过这种市场不是正常的艺术市场,而是非正常手段操作下的结果。另一种情况是作品本身没什么艺术欣赏价值,而且作者本人也没有什么实实在的身份和名气,无非是靠一些欺骗的手段蒙蔽他人,而恰好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和老板并不真正懂得书画,只知道看这些“江湖书画家”自我加冕的头衔,什么“国际书画大师”“当代书坛泰斗”之类,其实都是不靠谱的。即便像范曾,名头足够大,润格定得很高,但并不能说明他的作品真的统统就值那么多。还有一些名头很大润格很高的书画家,也是同理,其作品的价值和价格并不完全对等。之所以出现这种价格虚高的现象,这是与当下的社会风气和总的艺术品市场的不正常风气互为表里的。

现在的书画作品拍卖会,往往人为运作的成分较多,书画家、画廊、拍卖商、书画鉴定专家以及艺术评论家、新闻媒体共同构成了利益共同体,为了共同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利益走到了一起,然后各自出钱出力,各取所需。实际上受害的是出了天价而作品名不副实的藏家,搞坏的是社会经济秩序。连画廊和拍卖会这种看似正常、正规的书画市场尚且如此,其他领域的书画交易就更是混乱不堪了。有的书画家本来水平一般,但通过各种手段,当上了书协、美协的主席副主席,就马上身价倍增,炙手可热。原先几千元甚至几百元一幅的作品,马上变成了一幅几万、十几万甚至一平尺几万、几十万或者更多。有的藏家出于投机心态,大量购进其作品,结果一朝离开主席、副主席“宝座”,就马上一落千丈,一跌再跌。斥巨资购进的作品,原想奇货自居,待价而沽,结果事与愿违,得不偿失。但不可否认,很多当上书协、美协主席副主席的人曾经都依靠这个名位头衔,赚得钵满盆溢,富甲一方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对协会的名位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物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wjzz.cn/qikandaodu/2021/0501/563.html



上一篇:明中后期工部所涉物料会有衙署与定价整理暨工
下一篇:设计与附加价值初探

中国物价投稿 | 中国物价编辑部| 中国物价版面费 | 中国物价论文发表 | 中国物价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国物价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